2014年1月26日 星期日

魚翅的罪過




又要過年啦!講到過年,許多家庭會吃一些平常不吃的東西,比如說魚翅。魚翅這東西雖然有點年節喜氣,但也與許多負面形象連結在一起,像是政商黑金。以前在政治圈的時候,我的確很常吃魚翅宴,有一陣子甚至天天吃,吃到都快變鯊魚了。今天就應景一下,來談談魚翅的道德問題。

我先講我的結論,就是魚翅本身沒有善惡對錯,但「吃魚翅」這件事情,在現在的台灣社會中是錯的。

我們先看到反對吃魚翅方的理由。這些反翅人士主要的倫理訴求,是魚翅這個消費行為很可能是殺鯊只取翅,然後把其他部份全丟回海中,這在道德上叫「浪費」;有些在生物倫理學中主張脊椎動物類同於人類的學者,會進一步主張這種做法「不仁」,把割了鰭的活鯊丟回海中,太殘忍。雖然漁業單位一直強調這種狀況有改善,鯊肉也會一起賣,但還是無法完全杜絕這種狀況發生。

就我個人的看法,要說鯊魚有類同於人的道德地位,是有點太超過,但這種殺鯊只取翅的行為確有不妥,會引發多數人的惻隱之心。此外,把許多能吃的肉丟了,的確是浪費。因此反對吃魚翅方的論證在這邊是成立的。

再者,有些反翅人士主張鯊魚已經快滅絕了,所不應吃魚翅。這種說法會造成連鯊魚肉都不該再吃。鯊魚的確快速減少,許多種類還瀕危了但還是有一些鯊魚的數量是足夠的(雖然也在減少中),有時一個大網下去,會在一堆魚中撈到鯊魚,而且通常已經死亡,丟回海去也沒意義,不如吃掉 。因此這個反翅論證有點不夠力,但隨著鯊魚越來越少,會越來越有力。

第三,魚翅有許多替代品。魚翅本身沒有味道,需要透過雞湯火腿去提味,多數人是吃那個口感。但在高科技的年代,那個口感可以用魚膠或植物膠類東西製造出來,價格低上幾十幾百倍。很多美食家說他吃得出差異,但那是他家的事,我認為大多數人都不是美食家,我還看過一堆人連冬粉和魚翅都分不出來,別說假翅和真翅了。因此如果你可以買到便宜又口感相同的東西,那當然應該吃便宜的,不然就浪費了。

此外,吃魚翅對於健康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幫助,也不會讓你比較會游泳,沒辦法「吃鰭補鰭」。所以這個東西在「改善自我」方面也沒什麼必要性。

上面四點是反對吃魚翅的說法,主軸是圍繞著「浪費」這種惡行。

那有沒有挺吃魚翅的道德論述呢?其實還是有的。

第一,是魚翅產業相當大,如果不吃魚翅,從漁夫到賣魚翅的店家都會失業。

這種說法經常由漁民或相關利益團體(如迪化街商販)主張,在PTT上偶而也可以看到漁家子弟出來力挺家鄉產業。但這種說法站不住腳。

海裡面有各種魚,專補鯊魚的漁民並不多,如果真的全球拒吃魚翅,他們也可以改賣鯊魚肉,或是去抓別的魚,或是根本轉行去做別的。可是鯊魚無法轉行,也沒辦法把自己的鰭演化到消失。鯊魚沒有彈性,但人的行為是有彈性的,這論證忽略了人的彈性,不會是健全的論證。

第二,是魚翅的稀有性與高價性,讓其成為很好的禮品與食品,可以讓難得一聚的家人提升情感。

這種說法更奇怪,但的確很多人這樣主張。買魚翅是因為要送人,或是讓大家吃的佛跳牆更猛一點,當賓客從湯裡夾出魚翅時,會有小興奮,進而產生幸福感。小確幸是也。白鯧也是因為這種心態而變成一條要一兩千,很多老人過年沒看到白鯧就像會往生一樣,所以白鯧是做為強心劑而這麼貴的。

這種說法站不住腳的地方,在於其本質也是種浪費,而以浪費做為幸福來源,實際上是很空虛的。不信的話,你可以去街上買一條五千的白蘿蔔(你給菜販五千然後拿走他一條蘿蔔,我相信他不會有意見的),然後丟進佛跳牆,接著對大家說:「這可是一條五千的白蘿蔔呢!」大家一定會「哇!」然後覺得很幸福。

屁啦!覺得很幸福?這不是莫名其妙嗎?白蘿蔔哪有什麼好哇的?哪來一條五千的白蘿蔔?這根本是一場狗屁。但你若這樣虎爛家人,我相信還是會有人真的因此爽到。魚翅就是這樣無聊的東西。

綜合上述各論,反魚翅方的論述多半有點道理,而挺魚翅方的說法在倫理學上都站不住腳,所以我認為「吃魚翅」在我們社會中,已經成為道德上錯誤的行為。除了美食家的美學堅持外,這東西沒有成為「好」的理由。

年節時分,如果你的家人想買,請勸阻,把錢拿去買實際一點的東西。如果已經買了,請吃完(以免浪費),並勸告採購者下次別買了,或是買假的就好。家人實在不接受的話,就請拿出你準備好的那一根五千的蘿蔔,讓他們鑑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