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31日 星期二

簡談讓座



日前有孕婦買無座票上車,找了個空位自行坐下,之後被有票客叫起來,孕婦心有不滿,認為該乘客應該讓位,還將對方拍下上傳,引發一些討論。我在這只用簡短的幾段話說明我的看法。

首先,有些學者主張讓座是超義務行為,我不是完全認同。超義務行為是指「不做不會怎樣,做了大家會稱讚你」的好事,像是跳到海中去救溺水的小朋友。有一些讓座的確是超義務行為,像上述事件中的有座票乘客如果起身讓座,那就是超義務行為了(不讓不會怎樣,讓了大家會稱讚他)。

但有些讓座是義務,你不讓會是件錯事。像是對方身體明顯不適,甚至行止危殆,那你就有必要讓出自己的位子讓他坐下。雖然那個位子是你的合法權利,但在道德上你應該拯救這個人。如同一艘富豪遊艇行經海難事故現場,富豪不能主張這船上的東西都是我的私有財產而全無動作。他應該要救人上船並提供飲食醫藥。

但這名孕婦看來很健康,不適用於這後一種義務狀況。我只是要強調有些讓座是超義務行為,有些不是。

其次,讓座有兩種道德動力,一種是怕被他人責罵,擔心別人的眼光而讓的,另一種是來自於個人的良知。當然,後一種才是較有道德價值的讓座,我們會認為這樣的人能從讓座過程中獲得真正的快樂,他也有種良善的人格特質。

前一種讓座的人,是因為害怕被罵才讓的,我們會認為他們在品格上比較沒那麼好。目前台灣的讓座困境,是空的博愛座四處有,站的人卻一大堆,基本上就是因為大家都抱持這前一種考量,怕被拍照上傳等等。

雖然他人的目光是很重要的道德強制力,但養成良知判斷能力才是道德應有的本質。一旦這種外在強制力過頭,就可能讓大家的內在良知淡化,讓座將變成假掰大賽。

那該怎麼解決這種窘境?

我認為還是要透過失敗經驗的對談。也就是發生夠多的「正義之士」錯誤指責不讓座者的狀況之後,整個社會才能發展出更理想的讓座原則。

急也沒用,就讓這些爭議事情發生,透過媒體曝光,讓大家學習,我們才能慢慢掌握到適切的行為模式。



李光耀與兩種魚



今天上課,唸到某個隨堂作業題目時,突然想起李光耀。題目是這樣的:

「你覺得是大自然裡溪流中的魚比較快樂,還是有錢人家水族箱中的魚比較快樂?」

這個題目有幾個思考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考量到大自然溪流中的魚有比較大的生活空間,可以自由探索,但其生存環境充滿危機,除了有獵食者,還有天災、疾病、糧食不足等等的威脅。而有錢人家水族箱中的魚,空間雖然小,卻不太會受獵食與其他的威脅,生病了甚至還有藥可醫。

第二個層次,是像莊子與惠施在橋上的對談相仿,思考人是否能夠得知魚的想法,或魚是否有價值觀,是否能把人的價值喜好套用在魚之上。

第三個層次,則是類比到現實世界了。比如說李光耀。

台灣的老人們普遍對於李光耀的王國有某種欽羨,他們相信過去媒體宣傳的新加坡神話,認為那是個理想國,所有人安居樂業,收入頗高。這些老人也鼓勵年輕人向新加坡精神學習,去新加坡工作更好,如果能把台灣變成新加坡,那也不錯。

台灣的年輕人則持批判的看法。他們透過網路的充沛資訊,知道李氏王朝表面之下的政治黑暗,鄙視這個獨裁政權,寧願有自由,也不願意有更多的財富。他們認為就算犧牲自由,也換不到那種財富。新加坡是特例,不會是客觀的標準答案。

老人會責怪年輕人,說年輕人沒有勇氣跳出舒適圈,年輕人責嘲笑老人資訊落後,把造神宣傳當真。

回到魚。那新加坡是大自然溪流,還是有錢人的水族缸?

在「宣傳」之下,新加坡看來是大自然的溪流,是自由貿意的軸心,是能力者撕殺的競技場,你如果夠強,就該去挑戰看看。在那,勝者可以獲得最多的好處。

但相對來說,新加坡政府的統治,是無微不至的生活管理,以及鋪天蓋地的思想管制。小到口香糖、是否該在家中煮飯,大到政治言論,新加坡政府都想管,也都能管。新加坡不會亂,是因為政府都「搞定了」,這就像是有錢人家的水族缸了。

或許可以這樣說:李光耀留下一個大自然溪流造景的水族缸。不論是台灣老人或年輕人,都很清楚那是溪流造景的水族缸,只是各自選擇想看的那一面,利用這一面來闡述自己的意識形態。有時抓著溪流面、有時抓著魚缸面,兩造都是如此。

這種論辯不會有結果,是把個人喜好偽裝成倫理與政治哲學爭論。

如果還是想不透,請回到莊子與惠施的問題。「你又不是魚,你怎麼知道魚很快樂?」「你又不是我,你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很快樂?」

這爭議牽涉到客觀知識與主觀感受的差別。「關於新加坡」的知識可以是客觀的,是第三人稱的,能夠透過一定的學科典範溝通討論。但「新加坡這種生活形式是否快樂或良好」,則是第一人稱的,由自身出發的感受,是主觀的。

混淆兩者進行判斷,當然就會一團亂。我們可以客觀的討論新加坡的政治實境與社會福利,但是想客觀的討論出「我們應該喜歡新加坡生活形式」,這就辦不到了,因為這跳出倫理學而進入個人欣賞的層次。

老人欣賞新加坡的某一部份,年輕人不欣賞新加坡的某一部份,但大家又裝得好像是在討論某個嚴肅的政治哲學主題,這就是台灣在李光耀死後所出現的知覺錯亂。

其實沒有真正的魚,也沒有純粹的觀看者,沒有標準的溪流和水族缸。我們都透過「看」而自得其樂,差別在於,是不是清楚自己真正知道什麼。




2015年3月19日 星期四

2016選舉趨勢預估:300日前



因為太多人問,所以決定從現在開始,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發表我對2016大選的綜合性預估。如果有媒體朋友想瞭解我對選舉的看法,也請參考這一系列的文章。

這些評估新事件發生而有所改變,但仍有一定脈絡,因此稱為趨勢預估。

選前300天:
總統民進黨有優勢,立委國民黨應過半。下屆國會只有兩黨黨團的機會高於80%

國民黨

總統大選仍以王金平、朱立倫與吳敦義最為強勢,其中王金平最有勝算。朱立倫需要考慮敗選後何去何從的問題。如果推出吳敦義,可能代表黨中央放棄總統選舉,改思考以在野黨角色重起的可能性這會影響到立委選情,因此立委候選人將力保朱王兩人在競爭圈中。

立委選舉方面,因為政情不佳,初選內鬥狀況應相對往年緩和,可能在多數地方取得共識,而綠營欲強攻的地區,國民黨多有穩定的現任,不易丟失。加上高山離島的傳統優勢,國民黨的過半機會仍非常高。

親民黨

完全以宋楚瑜的動向為主。如果國民黨不能給出足夠的交換,很有可能在王金平或吳敦義代表國民黨的狀況下出馬總統大選,並想辦法帶動立委選情。亦有可能出任副總統候選人。如果宋楚瑜沒有強勢動作激出票源,在近年親民黨人常批馬批藍的狀況下,不分區立委相當危險,可能拿不到2%

台灣團結聯盟

因為缺乏議題,加上本屆立委表現普普,政黨意識形態越來越模糊,這次的不分區選舉將會非常辛苦。李登輝可能在選前才決定如何見縫插針。

民進黨

總統目前民調全面領先。立委初選造成的創傷將強烈考驗大選的爆發力,會有許多落選者和派系故意扯後腿或不動員,以求下次在同一區勝出的機會。在台北都會地區的戰略思考將受制於候選人的格局,不是非常樂觀。如果保持現在這個無為而治的狀況,加上第三勢力稀釋票源2~3%,立委至多增加三到五席。

第三勢力

相當多社會運動力量計劃投入這場選舉,但因為動員幅度過大,如果操作失敗,留下只會喊話卻沒有選票的印象,將對第三勢造成嚴重的打擊。現有代表人物形象鮮明,但是領導者的個人特質無法吸引比他還優秀的人材投入,格局難以放大。

太多人想坐轎,卻沒有人會抬轎,應該在十月以後就會一一面臨基層選舉技術人員不足所造成的困境,有些候選人甚至難以撐到最後一天。保存實力混過這場選舉的人,會是新的領導者。


變數

國民黨若推出王金平,會讓選情激化,徹底破壞現有局面。


2015年3月8日 星期日

打敗國民黨的方式(一)



本來打算另以專文探討,但因為發現之前參與某團體社課的演講過程,其實就已經是不錯的參考資訊,因此簡單整理過後,刪改極少數需要隱蔽的部份,依逐字稿的方式提供給大家參考。

原社課共有三小時,分別談文宣、組織,以及「問與答」部份。將先提供最不需要修改的文宣部份,餘下的部份將視狀況後推出。

===

各位先進大家好。能當貴社活動的開場講者,當然有很重大的責任啦!在這邊還是感謝主辦的肯定。好了客套話就講到這裡。我想我的風格是輕鬆,所以大家不要當成是什麼學術演講,我們就自然的談。

今天我要談的是「打敗國民黨的方法」。

其實很多人找我談怎麼打敗國民黨。我心中當然有一些看法,不過在回答這種問題之前,我還是有先看過現在已經有什麼相關的「理論」。

我用網路找到一些分析國民黨,或是對於「拉下」或「搞倒」國民黨的一些策略。這些策略來自一些我不是很熟的「大師」。應該是大師啦!感覺他們信徒很多,我就先當大師來看。

我認為這些分析,有個共同的問題,就是多半來自於和當代國民黨沒什麼「關係」的人。他們在談一個陌生的「客體」。就是陌生的對象。他們一直站在外面看國民黨,覺得自己看得很熟,可是從來都沒有進去過。

我認為,這種論述雖然不見得就無效,但鐵定有遺漏。

我無意否定他們的貢獻,重點是我能有什麼貢獻,能夠補他們的不足。我想要做的工作,就是用我對國民黨的認知與經驗,把剩下的部份補足。

接下來一小時,我會一直圍繞著「打敗國民黨」這個目的來談,談的重點當然是「手段」。我會談到一些和別人重疊的手法,也會有比較罕見的觀點。我的想法是,不論發揮的效用有多大,有提總比漏提好。

我歡迎任何批判,等一下我們有問與答時間,一個小時耶,哈哈。不過我想提醒的是,不需要站在國民黨那邊的意識形態來提問。為什麼呢?

如果我說得是錯的,對於國民黨就不會有重大的傷害,那麼真正的國民黨人就無需在意。這也不是學術討論,不要和我盧資料哪出來的,我哪會記得,資料就是來自我的頭,不信當然可以,但你不信,不見得它就沒用。

你要站在什麼反國民黨大師的立場來罵我,我都會虛心接受,但應該不會有什麼改變。我用這些想法已經打得很順,看不出有什麼問題。這可不是紙上談兵,談將來應該做的事,而是把我已經用了一段時間的概念整理起來。

好,現在要來談個重點。一開始最重要的事。「打敗國民黨」,一定要先確定這「國民黨」指的是什麼。

為了批判國民黨的合法性,許多反國民黨的人,會由歷史溯源的角度,從1945拉出一個很長的脈絡到今天的國民黨。這是意圖消滅國民黨的道德合理性,或是藉此想喚起一些情感上的憤慨。就效果面上,我認同這樣的做法,可以持續。

其實在學術上這種做法有問題,但因為能傷害國民黨,我們就先不管他。哈哈。(場中提問:「為什麼?」)國民黨有新的選票,就一定會有新的道德合理性基礎。這個先不討論,反正大家都不在乎吧。之後的Q&A時間在討論也可以。

我想強調的是,現在的「國民黨」實體,和19451949的國民黨,沒什麼關係。擁有國民黨認同的人,很多是自外於194X年脈絡之外的。他們和蔣家政權沒啥關係,也覺得自己和那個政權沒關係。你打這點,打不到他們的肉。你自己會很爽,可是他們不會痛,因為他們不覺得自己是那個國民黨。

就我來看,「國民黨」是由一個上下層結構所組成。雙層結構。在上層的,是實際的統治集團,是一堆國民黨政客和商人。位於下層的呢,是會投票給國民黨的國民黨百姓社群。

這上下層間,沒有什麼流動性,所以可視為兩個群體。

對於上面的,那些國民黨政客和商人的部份,已經有很多社會先進,大師、大德進行過完整的分析,資料相當多,我就不深論了。我也講不過他們。

這個由「高級外省人」「有錢人」與「地方實力者」,就是地方派系,組成的群體,在人際與金錢往來上盤根錯結,可以視為單一的個體。我以下簡稱這些「上層國民黨人」為「國民黨A」。不是A錢的意思啦!是簡稱。

而由一般百姓組成,在選舉時會投給國民黨或類似黨性候選人的下層百姓,則簡稱為「國民黨B」。

如果打算由選舉方式瓦解國民黨,瞭解國民黨B,會是非常重要的政治工作。而就近十年的投票狀況來看,國民黨B主要來自於以下的幾種社群。

第一種就是外省裔。大約還有七到八成的外省裔依意識形態支持國民黨,這些人的總數其實不多,但在接近戰的選舉中影響很大。很多人說現在要改稱這些人叫中國人,可是中國人這個詞的意義更混淆。我們就還是講外省人、外省「裔」就好。

他們裡面有一些是反國民黨的,而且非常反,反到你覺得大腦是不是有問題,哈哈。這些人會是很重要的種子部隊,可以從這些人身上產生強大的破壞效果,破壞他親戚的意識形態。就像灘頭堡那樣。

第二種就是軍公教及其家庭成員。這些軍公教因為工作環境,會有一種意識形態的群聚效果,大概有六七成是慣常支持國民黨。他們會支持國民黨,主要是利益考量,像是福利,退休金等等。

但新人已經開始覺得自己領不到錢了,開始仇視同一職場的老人。這些人也是灘頭堡,很重要。下一堂談組織時大家就知道灘頭堡的重要性。內奸沒有在嫌多的,我們需要滿坑滿谷的內奸。

第三就是地方派系。我把閩南裔、客家裔中挺國民黨的劃入這一群。這一些人因利益考量,動員力強,但叛離也相對容易。他們人數不好掌握,但如果頭子挺國民黨,一群就都會挺。

要打動或打散他們,要有不同的方法。這個我們後面也會談。因為沒錢和國民黨拼,所以你不能拼錢。要拼的原理也是一樣,讓他們「絕後」。不是剪他的雞雞,是要把他們的第三代吸過來,變成貴社的社員這樣。這樣很好齁,社長。社長點頭了。

第四種是低教育程度者。這些人通常也是低收入的勞動者。為什麼他們會支持國民黨,主要因為缺乏思辯能力,沒有接受訓練過,所以對小時候接受的政治意識形態是照單全收。

很多人說要教育他們,我認為這種想法也是很傻,你哪來的時間教人?他們哪來的時間讀書?這種想法就是大學教授病上身,瘋了。對這些人,應該是震撼教育,大炮在他們頭上一直轟,嚇死他們這樣,讓他們西瓜靠大邊。這個之後我們再談。

好,我就提四種。那為什麼要集中目標在這四個群體?

其實國民黨在其他的主要社群、主要的社會分類中,支持者都沒有過半,而選舉只要過半就好。那些國民黨沒有過半的社群,支持國民黨的比例,已出現門檻效果,就是過了那個引爆點,所以正快速衰退中,就沒必要優先處理。

還有,我知道有些大師主張要完全消滅國民黨支持者,所以其他群體也要顧。我認為這在實務上根本不可能做到,只是浪費資源。這根本沒有經濟學概念嘛!他們沒有邊際的概念,只是在傳教。你以為你是耶穌喔,耶穌都還沒辦法讓所有人都信教咧。

你錢不多,就應該準確將資源投注在國民黨有優勢的人身上。

好,面對這種組成的「國民黨B」,我們要達成的目標有二:

一,就是想辦法挖其中的人,讓他叛離國民黨。
二,避免原本在外面的人流入國民黨B

如果你想透過選舉方法擊敗國民黨,那這兩者應該同步進行。選舉是比餅的大小,你要讓他越做越小,同時不可讓自己的餅流過去那邊。

所以要談「對象分析」,這樣談應該就夠了。如果你聽不懂剛剛講的,簡單說來,就是現在會投國民黨的,只剩特定族群,我們一方面要把他們拉出來,同時避免有新人流進去。

確定對手之後,要思考的是目的性問題。為什麼我們應該要打倒「國民黨」?

這個對大家來說是屁話啦!都坐在這邊了何必談?但你要給其他人,其他中立派一個理由。我認為不用說得太長,也不用牽絲到什麼歷史。談現在就好。

現在,這個「國民黨A」,這種政經複合體,會對一般的百姓帶來傷害,這點沒什麼好爭議的,因此應該消除。那我們又何必針對「國民黨B」,他們同樣是百姓呀?

這很簡單回答。因為國民黨B會透過選票不斷支持國民黨A,讓國民黨A得以利用權力向外造成傷害。因此瓦解國民黨B,會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更進一步來講,國民黨B本身也可能會對其他百姓造成直接的傷害。

國民黨早就已經沒有信仰與思想,不信你可以去問那些黨員什麼是三民主義,這和現在國民黨的做法又有什麼關係。根本就沒啥狗屁關係呀!平均地權咧?漲價歸公呢?驅逐韃虜咧?驅逐CCR好像是當務之急哈哈。

因為沒有思想,所以現在會加入,或依附,或票投國民黨的人,就只有一種動力,就是利益。這種利益,可能是基於人身安全,或族群權力地位的考量,也可能是直接的金錢利益。這就是一種很明確的「外在價值交換模式」。就是交易啦!賣票。

國民黨B,想透過支持國民黨候選人,為自己謀取利益,但這些利益,是從別人身上剝削而來的。很多人說國民黨B是無辜的,我不認同。現在的不正義,不只滋養到國民黨A,也會分享給國民黨B。爽都是爽到他們,血都是吸其他人的,所以打擊國民黨B是有道德正當性的。

如果你聽不懂我剛剛講的,不要緊,簡單來講,就是「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懂了嗎?很好懂嘛!你看他的表情就是秒懂。

目的部份講完了,接下來就是手段的部份,我會談出幾個對抗國民黨的重要策略。就是這個ppt上的「小丑化」、「搶劫意識形態」、「去二元」,與「世代斷鏈」。

我們先來看小丑化,這個是我的主要打法。

(待續)

2015年3月4日 星期三

什麼都是假的,只有自己手上有OO才是真的。


之前有關台灣吧228檔案的事件,沒說太多,好像引起某些人的不滿,我補充說明一下。

我認為你當然可以批判台灣吧的意識型態,看不爽本來就可以罵。但是要人家變更自己的主題,去採用你的「228標準答案」,我認為這就法克了。

法克在哪呢?

如果台灣吧做得不好,有嚴重錯誤,那不就是「究極台灣吧」「真正台灣吧」「給你真相台灣吧」這種副牌白牌山寨牌起家的機會嗎?你馬上做一個,不就吃他豆腐,還自己開了一個專案?

募不到款?寫不出本?做不出影像?不會剪片子?不會推片?
那就是你自己的問題了,這就是我說的關鍵技術不足。
你如果發展出自己的技術,你需要擔心台灣吧做什麼嗎?
為什麼你知識那麼多,卻沒有相應的技術?自己沒空學?那你有認真去交這一行的朋友嗎?

如果啥關係都沒有,人家幹嘛要幫你做?台灣吧幹嘛要幫你做?
因為你有天地正氣?靠近你就會回血?

我有某方面的技術,所以我從來就不在意統派寫了什麼好文章(雖然他們大概有兩三年沒寫出什麼像樣的東西),如果有,我可以運用相關技術第一時間轟垮、轟爛他,打到出汁這樣。

所以我也從來不會提什麼「聯合報這個寫錯了,要求更正!」「自由時報這個立場有歧視外省人的意味,必須刪除!」這類的看法。
他有錯?那就幹他。
他不改?

那最好了,我將來就取代他。

我不認為對228的成因和結論有什麼「標準答案」可言,我的學術專業告訴我倫理上和哲學上都沒有這種東西。
你們要堅持「有」,那我也沒意見,因為你們受過的相關學術訓練可能不同。
但在堅持「有」之外,還要求台灣吧配合你改正,那很抱歉,我實在沒辦法接受這種做事情的態度。

我突然想起某個叫馬更正的傢伙,雖然他都是更正自己的部份。

這可不是學術界,這是個意識形態拼戰的市場,有另外一套典範在。別書讀多了,就以為寫論文的態度可以用在所有地方。不是你自覺是真,人家就一定要買帳。

(說實在我也受夠那些滿嘴理念的在野勢力。全部都是坐轎,沒一個是抬轎的,這哪算什麼勢力。)

前陣子有別的產業的朋友問我,玩新媒體有什麼重點,我的回答是「要自己開台」和「唯快不破」。

去年底的選舉,我有自己的節奏和方向在打,等到砲管打開了,效果出來以後,也一堆人跑來告訴我什麼是「正確的打法」「正確的目標」,要我去打他們想打的東西。

我當時很忙,沒空回應這些人,嘻嘻哈哈就帶過了。如果現在要「勸告」他們兩句,我大概會講:

「什麼都是假的,只有自己手上有大砲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