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6日 星期五

回應那個用疫苗想打倒我的人



上個月在網路上出現一篇批判我論點的文章,還搭上一張圖,顯然是有花心思設計的,不是隨隨便便的亂罵。這篇文章(連結)的作者我不認識,他要批判我關於科學為何無法說服反核四的人(連結)的該篇論點。

我本來想以長文回應,但後來因為一些機緣,有很多人幫我提出各種回應,加上拖了有點久,我改以短版回應,不然永遠寫不出來。

該篇批判我的文章,有兩個重點,一個是在文,一個是在圖。他那篇文章的模式很簡單,就是拿「疫苗」這個概念套我在原文中的推論過程,並導出有些人無法接受疫苗的結論。

這個批判方法是成功的嗎?其實不太成功。我可以先說明他想用的邏輯方法是什麼。在各種推論問題中,有叫「無效論證」的推論謬誤,那什麼是無效論證呢?

一個論證就像一台機器,好論證就像好機器,你丟好的東西進去,出來就必定會是好的結果(這就是有效論證的定義「前提皆為真而結論不可能為假」),而如果你擁有壞的機器,你丟好的東西進去,有可能是好的結果,但也有可能是壞的結果。

因此,如果你丟好東西進去,卻有壞的結果,這就代表你擁有的是爛機器。如果我丟一個好的東西進去你的論證結構,卻出來一個壞的結果,那就代表你的推論有問題。

是以批判我的這位作者,他的想法很明確,就是想把「疫苗」這個概念替換「核四」來放進我的論證結構中,想導出「疫苗的科學理由不值得相信」這個結論,以突顯我推論的謬誤。

他訴諸的價值觀是「疫苗當然是好的呀」這種直覺。

不過,很不幸的,因為我的論證本身沒有太大謬誤,所以他並沒有成功,反因為我這台「好的機器」,成功證明出「的確很多人對疫苗抱持懷疑」。

事實就是很多人對核四有所懷疑,也很多人對疫苗抱持懷疑。

這可能會讓科學萬能論者非常驚訝。但對於位在醫療第一線,或是家有小孩的家長們,關於「是否該打疫苗」的利弊得失的計算,其實是習以為常的。

並不是所有人都把疫苗當神拜。如果疫苗真的有明顯的利益,那政府何需強制施打?想想消費券,其利益太明顯且具有說服力,幾乎沒人不領用。

但疫苗呢?我在帶小孩打疫苗的過程中,看過太多同場掛號的家長,因為經濟因素放棄施打自費疫苗,或選擇較低價的疫苗,或甚至認為前往施打公費疫苗是種負擔或麻煩。所以政府需要追縱和強制施打。

現實的狀況就是「的確很多人對疫苗抱持懷疑」,你拿疫苗的概念套進我的論證模式,只是成功證明出這點而已。

這其實是社會哲學的一個議題,我這學期才剛我的課堂中談過。這種對於疫苗的認知差異,是肇因自人人對於「健康」的定義並不相同。

什麼叫「健康」呢?健康並不是一個科學概念,而是哲學概念。科學萬能論者可能又會對此結論非常驚訝而跳腳了,但在匆忙做出反應前,我建議你先瞭解一下相關的學術論證。


第二個對於我批判點,是關於我說過的一段話。他們認為「說話讓人想聽」不是「認知科學」,而是「話術」。

這讓我真的是噗嗤一笑。許多網友甚至認為這就是我文中的最大弱點,拼命想打這個。我去演講時,也有學生追問這點,當場我還一時搞不清楚狀況,回家看了文章才知道是怎麼回事

我要先說明兩點,第一,就算我這句話是錯的,也無傷於我的整體論證。第二,「話術」的確是認知科學的領域。

我發現這些「科學愛好者」有一種很強的排他性。
不是你不熟,不會,講不過的領域,就是「奇技淫巧」,是「X術」,壞壞。

講話讓人想聽,懶人包會讓人想看,確實運用了一些「技巧」,但這些技巧並不是什麼家學秘傳,中國五千年神秘技術。這些「技巧」也可以是研究主題。

就像魔術。有很多魔術技法涉及欺騙、錯覺或暗示,可以讓你在觀看的過程中受到影響,注意力被引導往魔術師設定的方向。

請問,這是屬於什麼科學的研究範圍呢?

「話術」也是一樣。現實根本沒有話術這個學門,在大學的學術領域劃分裡,這不是文學處理的範圍,也不是史學。哲學家也不太處理了,雖然古代有什麼雄辯術,但現在已經沒人知道那是啥。

近代有符號學,但隨著這個學門的發展,其研究主題越來越被推到語言分析領域中。又因為其牽涉到太多心理學知識與生理的反應,是以更進一步被放到認知科學研究裡。

像是你寫一篇網路文章,讀者會先看哪個字?
為什麼他的懶人包能吸引人看完,而你的懶人包卻只會讓人看完第一排字或左上角的圖示就切走?配色不對嗎
為什麼這個社團的人名與圖片,會造成女性讀者的排斥感?

或許社會學、人類學都可以提出一些說法,但是我想大多數學院派的學者,都會期待某個領域的學者能提出更有影響力的分析。如果不是由認知科學來處理這些問題,那是要由哪個領域呢?



最後我要提的是,這些批判者搞錯打擊我的重點。這種事不應該是由我來教吧

我原文是要指出科學為什麼無法說服反核四的人,我是在說明一個現象,你批評我的「論證」,頂多是證明我所找到的「科學無法說服反核四者」理由是錯的,並非無法說服他們的真正理由。但真正的理由依然不明。

你們要做的工作方向因此有二:第一,完全封阻我的立論理由,比如說找到終結貪污的科學方法,或是發明一吃下去就會讓人相信核能的藥丸。

不然就是第二條路,找出這些人之所以不相信的真正理由。那會是什麼?單純的愚蠢嗎?什麼是科學上的愚蠢呢?你怎麼定義愚蠢?

不要弄錯方向,你會把自己累死。

最近Pansci有轉一篇文章(連結),雖然該文沒有直接處理我的爭議本身,但Pansci編輯的摘要說明,正好是我想談的點。你如果真的自詡是理性的科學家,不妨思考一下,「如果科學無法說服人、解決爭議,那麼科學就該退出這個爭議中嗎?」

當然是不應該。但怎麼做才有效?哲學不知道怎樣才有效,就看科學家能不能找到出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