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電扶梯,台北捷運現在推廣的是「緊握扶手,站穩踏階」。這是因為之前有人跨年在電扶梯上跌倒,頭皮被掀了,所以捷運公司就宣導在電扶梯上用站的,不要用走的。他們也同步調慢了電扶梯的速度。
在過去,捷運宣導「右站左行」。透過近十年(到頭皮事件)的養成,這已成為一種習慣,在宣導「緊握扶手,站穩踏階」後仍改不掉的習慣。
這之間的落差成為許多「捷運阿宅」與一般捷運日常使用者的爭點。「捷運宅」通常富有捷運相關的知識,他們認為「科學上」來講、「制度上」來講(這兩點他們記最熟)應該力行電扶梯站立規定,他們有些人會因此刻意站在電扶梯左側不動,招來後人白眼後,再集體於討論區相互取暖:對此世道憤憤不平之餘,也自我感覺良好。
而日常捷運使用者也好不到哪去,碰見有人擋在左側,也會借機嘲諷(或是心中俳句):「是南部人呦?」「不會搭就不要搭」「死阿六仔嗎?」但對方其實可能是鮮少搭捷運的貴族或天龍人。
這之間存在的不全是倫理學爭議,而是種社群文化對抗,從法律、禮儀,一直到倫理與價值根源的對抗。
法律不是我的專長,所以不論,但法律可沒禁止人在電扶梯上走,也沒規定在電扶梯上一定要用站的;不過「禁止吃東西」,和廣播要有國、台、客語,卻有法律規定(很多人會質疑為啥要有台、客語,不改用日韓文以利觀光,這其實有相關法規明文規定,不是想怎樣就可以怎樣。)
禮儀是個有趣的主題。禮儀在西方通常不被放在倫理學討論,但在中國文化圈內,因為我們的德行包括了「禮」,所以還是該討論一下。禮儀在現代社會的主要作用是可潤滑我們的生活磨擦,常說「請、謝謝、對不起」,可以讓你活的比較爽一點,當然完全不講,也不會怎樣,只是有可能被打,是個「白目」但不至於是「壞人」。捷運靠右站已經成為一種禮貌,就算很不科學(可能造成電扶梯右側過度磨損),但它確實是種可潤滑彼此關係的互動模式,你不用開口就能和他人形成一套默契均衡。
有人會主張,不科學的禮儀就該廢除。確實很多不科學、不經濟的禮儀被廢除,比如說燒金紙造成的空污問題讓許多寺廟金紙爐「廢爐」,我們也不再舉行一些浪費的古禮。但「電梯壞掉」的維修成本、「容易摔倒」的醫療成本和左側通行帶來的效益到底何者比較大,我認為還需要更「科學」的討論。這是能設計出一套實驗或科學觀察方式的主題。至少比起「韓國式跪拜大禮之效益與跪拜時吃土所帶來的醫療成本」要容易進行科學研究。
就倫理學來看,特別是以德行論的角度,「右站左行」這種習慣是不是已從一種「德行」轉變成為「惡行」?
一個習慣之所被視為德行,是因為它能幫助我們實現各種人生目的,惡行則會阻礙我們獲得這些人生目的。不同流派的德行論者,其差別之一就在於德行所實現的目的是哪一類。如果「人生目的」是錢或具體好處,那麼就會是類似於富蘭克林(據說曾打雷放風箏的那個)的新英格蘭德行論者,這些人影響了當代的自由主義與資本主義。
如果其「人生目的」是親情、愛情、友情、榮耀、成就感等內在善或內在價值者,則是較受天主教影響的德行論,這些人多半傾向社群主義,認為錢買不到的東西才是社群運作的關鍵。
東方的德行論認為人生目標是「世界大同」或「天人合一」,其德行的種類與具體內容與前兩者有明顯不同。比如說東方古代沒有「正義」(所以要用「正」和「義」兩個德行去夾擠其意義)這個德行,西方則沒有「孝」德。
那「右站左行」呢?這個行為習慣是要讓我們實現什麼樣的人生目的?移動快速?讓想快的人快,想慢的人慢?還是能體現出一種捷運族秩序性所帶來的榮耀感或安適感?如何找到這一系列問題的答案?
高雄捷運並沒有宣導右站左行(或是沒有長時期宣傳,我忘了),所以他們平常都是隨意站立(或通行的)。但隨著台北返鄉的高雄人一多,高雄捷運也會出現右站左行的狀況。特別是春節假期。而台北的百貨公司電扶梯,也常可看到右側站滿了人,左側是空的(雖然沒人走行左側)。這代表什麼?這或許代表此類行為可以幫助他們實現某些人生目的,不只是種習慣。(有些習慣在無法幫助你實現目的後就會立刻消失,比如說當兵的規律作息,退伍一週後就全部消失。)
在百貨公司沒有左側通行的需求,為什麼還是會讓出來?很多人會認為這是反射動作,並不是要完成特殊目的,看到電扶梯就習慣右手去握扶手,當然會往右站。但這也可能是基於一種恐懼:害怕與他人不同,害怕威脅。為何會害怕?單純生理反應嗎?
我們換個場景 。在日本有明確的左站或右站的習慣(關東關西剛好相反),把捷運阿宅放到日本,那阿宅還會堅持他的科學論嗎?就科學角度來講,台灣的電扶梯與日本的電扶梯在結構上應該沒啥不同,日本人在電扶梯摔倒的機率,和台灣相比應該也不會有差(可能更高,因為他們的電扶梯速度更快),所以他們到了日本,也會堅持站在通行側,教育日本人安全通行的理念?
我想多數捷運宅不會如此,這樣做說不定會被日本人打。不是科學(或捷運知識)至上嗎?真正「至上」的是什麼,我想答案很清楚:社群至上。我們都害怕其他人的眼光,害怕自己在群體中沒有支持者。我推測,如果沒有捷運阿宅社群(讓阿宅能彼此取暖),捷運阿宅根本不會在台北捷運站左邊,真這樣做的人,或許不是捷運阿宅,可能是有精神疾病(當然,精神疾病可以是科學判斷,也可能是由社群定義)。不要只是說「有規定有規定」,有規定的事一堆,為什麼阿宅只選擇這規定來「執行正法」?
我們的各種「人生目的」都指向「在社群中生存」,而且要生存得「好」,所以會追求社群所支持的一系列生活目標。德行就是能支持我們追求這些個別目標或總體人生目的之良好習慣。如果做為一個台北人、捷運使用者,自認屬於這個社群,那麼「右立左行」自然是一個輔助追求目的之德行,但不是中樞德行。不這樣做不會讓你的人生毀滅,只會不太快樂,無法追逐某些目標(比如說站在右邊冷眼看你的正妹)。
阿宅的問題在於把環境因素孤立起來,企圖從客觀角度來看這個問題。他們建立一種真空的環境(沒有任何文化背景,只有物理和化學現象),然後探討這種行為的合理性。但人類行為的對錯本來就不應被放在真空下觀察,因為不可能有人類行為是在真空中發生:在台灣的捷運、台灣的百貨公司、日本的地鐵、紐約的地鐵、北京的地鐵……場景的不同會影響到具體行為對錯的判斷。就算是道德絕對主義者(認為有單一標準可供全世界人一起參照利用),也會認同道德判斷必須考量到時空環境與人文背景,排除這些,我們就失去了彈性,也無法獲得那些我們想透過道德行為來把握的價值。
當然,如果自認屬於特定的捷運阿宅社群(我要強調的是,不是所有的捷運阿宅都反右站左行,只有一部份),這個社群當然可以反對「右站左行」並認為這是一種惡行。你認為這是個惡行,你就可以在這些社群中活得很快樂。這樣做,可以讓你追求一些社群內的目標(比如說和同好討論的快感),但這樣做,能夠完成你整體的人生目的嗎?
我把比值調整更加不均一些:是「一夫當關站在左側擋住千軍的科學人轉頭看見後面肚爛眼神的教育大眾快感」,還是「站在右側和轉頭後看的正妹女友深情相望的滿足感」比較具吸引力?
更直接一點,你女友叫你滾回右邊,不要擋在左邊,很丟臉時,你考慮的是你女友還是科學(或捷運知識)?
當然,我沒有說誰的觀點一定是最後勝出的真理。我知道一定很多人會堅持阿宅之路而非正妹之路,或是能說服正妹站在左邊。那就繼續當捷運左派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