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9日 星期四

颱風天可不可以叫外送?




這個議題我寫了好幾個颱風都沒有寫完,決定在這一顆把它了結。

先來談我個人的立場。我本來就不會叫外送,更不可能在颱風天叫外送。叫外送的舉動和我個人價值觀有嚴重的落差,我認為這種行為只會製造肥仔,男子漢就是要拼死外出去弄吃的。

但我不會要求別人也不叫外送,因為並非所有人都是男子漢,健四郎只有一個,男塾也只有一間。如果朋友聚餐要叫外送披薩之類的,我完全沒有意見。至於颱風天可不可以叫外送呢?我打算將議題放回我常用的分析方法來探討。我要展開一下兩造的論證:

颱風天不應叫外送:
A1:颱風天外出很危險,你因為危險不想出門,而讓別人出門,這違反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儒家)
A2:就算你颱風天敢出門,只是因為忙沒辦法出門去買,而叫外送,這樣的作法同樣是讓他人陷入一種本來可以避免的危險中。我們不應讓他人陷入任何本來可以避免的危險中。(互惠利他主義)
A3:颱風天叫外送的錯誤在於,就算這是對方的工作,但你仍是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康德)
A4:颱風天應該自行準備抗災食糧,如果忘了準備,而叫外賣,那麼你的行動已因為「忘了」而有道德責任。(義務論)
A5:在有能力也有材料準備食物的狀況下,仍叫外賣,你其實只是懶惰而已。(義務論)

颱風天可以叫外送:
B1:外出很危險。與其自己危險,不如別人危險。(利己主義)
B2:外送是外送人員的工作責任,就像軍人或拆彈員警的工作一樣,這是責任而不是額外的危險。(義務論)
B3:颱風天完成外送的成就感更高。(德行論)
B4:外送較貴或是會增加消費到一定額度,可以提升GDP。(效益主義)
B5:颱風天外送可展現企業的服務精神。(義務論)

不難發現,後面的B組在一般的台灣人道德眼光看來,應該是蠻硬ㄠ的,但也都不是沒有道理的意見,在某些情境下,B組會是健全的論證。但如我前文的說明,這十條論證都是「行為倫理學」的說法,無法滿足所有的道德情境,雙方只會吵個沒完,也無法達成共識,最後討論之所以終結,往往是因為大家累了或颱風過了。下次颱風來,又再吵一次。

我認為解決的方法,還是行為「者」倫理學(不論你聽得多煩,我還是再強調一次),讓有品德的人自己思考該怎麼辦。你如果有足夠的道德養成,有足夠的社會常識,有足夠的觀察能力(三者加總通常就是我們社會一般定義的好人),那麼你就會判斷,當前的颱風狀況適不適合叫外送。不是一刀兩斷式的確定颱風天叫外送是必然的對或錯,而是要進入情境分析。

如果經道德判斷後認為可以叫外送,那就叫吧,但你要承擔這個判斷的連帶道德責任:如果送你餐的工讀生被大水沖走,即便當初你判斷這路途是安全的,你還是有一定程度的責任。

就算因為某些「非道德理由」叫了外送,你也會知道自己在道德上是有虧的:非道德價值不能彌補道德價值,錢無法用來彌補道德上的良心歉疚,只能補足對方在金錢方面的損失。

因此這整個道德流程,不只是判斷該不該叫外送的問題,還包括後續責任的承擔。為了避免道德上枝枝節節的麻煩,所以我才鼓勵大家「親自來」,不要假手他人,讓問題複雜化。

但是,通常等到會考慮要不要叫外送時,外面的狀況已經很惡化了,要出去勢必有點犧牲。所以我的另一個建議是,不如就像電視說的,在颱風來之前,先去全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