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5日 星期六

只有王金平能贏的時候



國民黨的總統候選人,到了四月底,還有一堆舉手報隊的,但像樣的、能打的,大概就王金平和朱立倫兩個。各種真真假假的民調,則顯示兩人各有底力,基礎盤面不同。

不論藍綠各派,很多人心中都盤算一件事,就是國民黨應該會推王金平出來選,而且也只有王金平可能贏蔡英文。如果這點慢慢成形、成真,那接下來各方演的這齣推拖拉扯、勸進請退的猴戲,就可以整理出三大看點。

第一個看點,就是看那些「深藍」接下來「嘴巴說不要,身體卻很誠實」的卑屈場景。

這些國民黨的非本土派,目前仍不放棄「拱朱」,有些則轉去「挺洪(秀柱)」「拉楊(志良)」。就是死都不肯倒向王金平。

這些拱朱的深藍,多是原來的挺馬派,當初跟著馬一起打王金平,現在就算朱立倫的勝算與出來的機率都不高,仍只能硬拖朱出陣。

但如果朱真的不出來,這些人真會如其所言「不投」嗎?

放心好了,他們一定會投王,還大投特投。他們根本不是那種有原則的人。

他們之中愛面子的,會帽子壓低低,私下動員去挺王,講的道理是「雖然……但畢竟王金平還是國民黨,不投他,民進黨就要贏了。」

那些不要臉的呢?等到提名確定,就會看到他們喜滋滋的名列王金平的競選顧問、後援會總幹事了。原本打王的媒體人,也會開始嘻嘻哈哈,大談王金平的親民愛物。

欣賞這些人有如AV女優的表現,當然是選戰的一大看點。

第二個看點,就是看一些投機政客和媒體人「機關算盡太聰明,卻誤了卿卿性命」的窘況。

國民黨真正的「朱系」很少。現在投奔朱立倫的人,多半看得是只剩他有職缺,可以讓人端飯碗,沒有忠誠度可言。

有些人硬拱他,是認為朱仍有勝算,這時押寶,將來可以分更大的一碗羹。

有些人仍效忠舊主,只是打算藉此次敗選,把朱弄掉,讓自己主子有提前再起的機會。

你們當朱立倫是笨蛋?他能混到今天的位子,會連你們這些小王八蛋在想啥都看不出來嗎?

至於某些仍在大唱「老王不是真要選,朱立倫快拿立委提名去和他換」的政客和媒體人呢?現在老王黨籍案了結,正在勢頭上,你拿一個本來就在他手上的立院院長,是要和他換什麼?當老王是派大星?

老王是協商高手,他會連這種基本的看牌算點數都不懂嗎?割更大的肉和他換?你手中又有啥東西?

馬英九是笨了點,才讓這些政客和媒體人有翻身上馬的機會。但若以為朱王二人會傻傻的讓你們騎在身上大喊「駕駕」,那就是把世界看得太簡單了。

你們這些人沒了利用價值,連資源回收物都不算,只能算是垃圾。等著這些心機政客被當垃圾倒掉,會是選舉的第二大看點。

第三個看點,是看看民進黨不知道該幹嘛的慌張樣。

若國民黨推朱立倫,南部的本土派票源就不致於鬆動,因為朱外省籍出身,讓他的影響力主停留在北部藍軍票倉。但若推王出來,首先不但可以免除馬英九對國民黨選舉的負面因素,王的本土特性,又會讓綠軍在南部的票源無法擴張,反而可能流失。

在這種狀況下,民進黨一定是最挫的。要攻,他們不知民進黨立委到底有多少把柄在老王手中,一招出手,說不定自己先損兵三萬。

要守,老王的調性和過去十幾年來主導國民黨的外省掛不同,會怎麼出招,實在很難預料。

那民進黨該怎麼辦?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大家應該可以看到他們要動不動,要打不打的鳥選法。

這史上最彆扭的選舉,當然就是第三個看點了。

當然,還有第四個看點,就是國民黨的「總統為當然黨主席」條款。朱王之間如何在此條款上攻防,又是另一個趣味。其中眉角太多,就先不論,讓戲先多演一段再說。



2015年4月14日 星期二

反對解放乳頭?那就快成立「護頭盟」


「解放乳頭」是近來頗為熱門的平權運動。因為社群網站長期不對等看待男女裸露,終於引起許多知識份子不滿,對此提出了各類的倡議,像是自拍露乳頭的照片上傳。

在平權主義者努力貼圖的同時,社群網站也「努力關閉」這些使用者的帳號,其標準遠超過法律的限制。爭議雖然越演越烈,但在權力不對等的狀況下,網站管理方似乎不打算退讓。

「開放派」主張裸露與否是個人的自主權力,就算在公開的領域要有所限制,其標準也該男女齊一。反對者則主張男女的身體性徵形態不同,平權不該如此表面。也有人提出露乳可能會提高犯罪率的說法。

因為吵的是「權力」「權利」「自由」「平等」的主題,會讓人覺得正反兩方是在爭論道德原則。但或許會讓多數人感到驚訝的是,其實關於裸露的爭議,並不太算是倫理議題。

當你說女性「不應」公然露出乳頭時,你也清楚這只在某些狀況下成立。像我們現在鼓勵母乳親餵,因此在公開場合餵哺母乳,反而是種「神聖儀式」,你去制止,鐵定會被旁人拍下上傳,然後被網路鄉民罵到飛起來。

你必須承認,有時露乳頭「怪怪的」,有時則有「崇高的價值」,這就無法指稱「公開露出乳頭」有必然的對錯,對錯的關鍵會是其他的考量,像是否能帶來更大的利益,是否展現某些意識形態的核心信念等等。

因此「露出乳頭與否」就不會是道德對錯的判準,透過露出乳頭所展現的價值與意義才是判斷的重點。

但我們對於「管理乳頭」的確存在一些規定,這些規定也不只是法律,還有一些未形諸文字的規約,但這些規約又不是道德,那會是什麼呢?

是「禮儀」。「禮儀」是社群對於特定活動的行為規範,其中可能有許多宗教和傳統禁忌的成份,往往不見得能合理的說出「為什麼」,只是約定俗成。像為什麼過去男性不能露出乳頭,現在可以,多數人就說不出一套道理。

曾長期存在的「中學生髮禁」就是種禮儀規範,不是道德要求。廢除髮禁之後,這個社會沒有什麼太大的質變,頂多就是一些表面互動方式連帶轉變(減少浪費在檢查頭髮的人力、時間、金錢),我們的社會依然朝卓越發展。

但「道德」不同,如果道德規約有所轉變,整個社會將有根本的變化。若廢除「應信守約定」這條道德律,你可以想見接下來會有多大的混亂,甚至導致社會的崩解。

道德在單一社會中通常有「一貫性」,而許多被我們誤以為是「道德」的「禮儀」,其實都缺乏這種特性。

「裸露」就是這樣的行為。就某些宗教的標準,我們社會當前的裸露方式,必然導致男姦女娼,但實際上呢?我相信多數台灣人也覺得還好。千人斬還是千人斬,和右手交往的宅宅依然是宅宅。很多包得比台灣還緊的國家,大家對於他們的道德表現也不見得都能認同。

因此「裸露將導致性犯罪」的說法就像「解除髮禁會讓中學生品行變壞」,從實務面或倫理學面都是說不通的。你很可能只是在美學上不欣賞這種行為而已,而我為何要依你的美學標準來限制我的身體?

硬要把裸露這種禮儀與道德掛勾(這是中國的特色,「禮」被視為道德的一環),只有一個向度,就是「執禮」的時候要「適宜」。而適宜的標準是可能變動的,像過去中上階層的男性在公開場合都不宜露出乳頭,但現今的許多場合都已經「適宜」,甚至被視為是身驅權力的展現。

許多平權主義者貼出自身露乳頭的照片,就是想透過大量的展示行動來促成這種「適宜標準」的變動。看多了就見怪不怪,當然就「宜」了,也達成移風易俗的效果。

所以我們應該如何面對「解放乳頭」運動?如果你對解不解放沒有意見,當然可以不表態,讓一切自然轉變。這個社會不見得會變得更開放,說不定也會因為流行產業的引導而復古、保守起來。畢竟商業力量的推動效果比知識份子要來得強多了。

至於反對者呢?我認為反對者可以有相對的表示,比如說發起「護頭盟」(守護幸福乳頭行動聯盟),主張乳頭是神的恩賜,只有神可以露乳頭,人必須要藏好才會幸福,接著跑去海灘把所有男性的乳頭都用膠帶貼起來。雖然這樣應該會被打,但會有類似「解放乳頭」的媒體效果,可以形成一種對話的態勢。

具體的動作才能推動禮儀標準的漂移,請多做事,少嘴炮。光是在那嘲笑、意淫推動「解放乳頭」的女性,只會讓自己看起來像是個傻子。



2015年4月3日 星期五

中國上進年輕人的困境



老是可以看到一種文章,裡頭提及中國學生是如何如何用功,並藉此批判台灣學生。我本人並非完全反對這種論點,部份中國學生的求學態度,的確值得台灣學生學習、思考,但有個重點,或說是大前提,應該在討論這個狀況之前,先被明確標舉出來。

這個大前提,是中國上進年輕人所面臨的結構性的困境。如果你企圖用「中國學生都在努力念書」來批判「台灣學生不讀書都跑去搞社會運動」,那這個大前提就會大發神威了。

我們來想像下列的狀況。一位來自湖北鄉村的優秀年輕人,考入清華大學,努力向上,以最佳的成績一路讀到研究所,出來創業後,公司成功發展,正要轉虧為盈時,一個當初入股的官三代把公司佔了。年輕人決定打官司,想把公司爭回來。

請你自由想像這個故事的結局。我相信多數人的想像,都是負面的:法官可能被買通,官三代會找黑道,這個年輕人可能會下落不明,或變成河溝裡的浮屍。

雖然真正的結局可能是年輕人贏了,爭回公司,之後也成為知名的企業家,但重點就在於前述的「想像空間」。中共的結構性問題,讓上列的負面想像有較高的機率變成事實。

這就是結構的不正義。而受到結構不正義迫害最深的,正是努力上進的人。

我並沒有意指台灣的社會結構就是正義的。台灣也有不同程度的不正義,但年輕人已經意識到這點,知道若不修改這種不正義,自己的努力很可能白費,因此推動一系列的政治與社會運動。

所以當台灣大學生打電動、鬼混而一無所得時,當然值得批判。但如果他們關切的是社會不正義的問題,選擇犧牲某些提升自我的機會,進而投入社會運動時,我認為這種選擇的價值不見得會比純粹提升自我知識要來得低。

同樣,我無意否定努力的中國大學生,但也期待他們能認知在一個不正義的制度下,自己的努力可能被劫取,而得利者不可能主動修改這種制度。如此惡化下去,他們將會是永遠的奴隸。非常努力的奴隸。

公平、正義、競爭力、真正的幸福,都不是那麼容易釐清並找到答案的主題,當台灣學生在認真思辯這些問題的同時,我不認為他們會輸給那些認真讀書,爭取生存機會的中國學生。他們都很努力,都努力爭取屬於自己的價值。

當然,還是有一些不努力的學生,兩岸都有。說不定轉貼一些探討兩岸廢材的文章,會更有啟發性。


2015年4月1日 星期三

論聯考


「我主張應該廢除現在的多元入學,回歸聯考,簡單、省錢,又公平!」

「是這樣的嗎?聯考是分社會組和三組自然組,組內的每一科都要考,每一科都要採計,這樣總共只有四種取材標準,可能會讓許多人失去突顯自己特長的機會哦!」

「啊,我的意思是,像指考那樣啦!你可以指定科目選考,學系也可以指定科目錄取啦!」

「那就是只保留現行的指考囉?那麼某些前列的大學可能只會採計英數,而這些科目是都市學生或高收入家庭子弟比較有優勢的項目,這樣沒有英語環境和補習機會的偏鄉、弱勢家庭子弟,不就沒有進入這些學系的機會了?這會擴大階級與城鄉差距哦!」

「那我們可以保留一定的推薦甄選名額,讓那些有其他特長,或是非常適合某種學系的人,可以透過推甄進入大學。」

「問題就在於這種人有多少囉?如果熱門科系名額只有5%開放推甄,大家要搶這個名額,就會很拼了,錄取機率可能低於1%。這又要回去比高中成績。這代表又是會讀所有科目的人,才有機會進入這些學系囉?」

「那,那,我們就設定有基本高中生程度以上,就可以推甄。然後把推甄名額增加好了?30%50%?名額多到這樣,高中成績就不用很高了。只要是有特別興趣或相關專業的高中生,通過某種基本高中學科程度測驗,就可以進入某一個學門了啊!」

「嗯,你講得很對,但這正是現在的制度呀!和聯考有什麼關係?」

其實對於聯考的崇拜,是一種信仰,不是科學。

聯考教徒真心「信仰」聯考,認為聯考最簡單,所以最公平,它就是絕對的正義。卻沒有考慮到聯考所造成的負面影響,正是它在歷史發展過程中被排除的主要原因。

簡單過頭,反而製造不正義。現實世界是複雜的,人也是多元的,用一元方式取材,怎麼可能不出問題?

聯考會製造階級,多元入學也會,但如果要在一個「正義的分配制度」中完全排除家庭背景,只有用亂數抽選才有可能。這顯然不是一個大家能接受的分配方式。

比起聯考,多元入學「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一個想去某系的學生到那個系去」,這就夠了。比較辛苦?應該是不同種類的辛苦吧!考過聯考的人,會認為聯考比較輕鬆?

講省錢,真正的大學教授,有多少認為推甄是該花大錢的?最讓人度爛的學生報告,不就是那些外表華美精緻,裡頭全是無誠意垃圾的報告嗎?你家長硬是要追流行花大錢,還想怪制度?你這和全身名牌,在東區街頭抱怨沒有小開青睞她的夜店妹有啥不同?

不要妄想透過一個制度就能拯救教育。只要有個制度能讓教育多點可能性,就功德無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