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7日 星期一

選舉詐騙業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一些根本選不到直轄市長的人,卻意氣風發的跳出來選。其實這個問題沒那麼簡單,有很多可談的成因要素,但我這篇要談其中的一個「小小的點」。

每到選舉,應該說是選舉前兩三年,就會出現很多選舉詐騙業。這些「業者」會圍繞在各種層級的政治人物身邊,拼命煽動他出來選舉。這些業者通常不是外人,都是政治人物的老朋舊友。

低階的,可以往高階去爭取,反正輸了可以打打知名度嘛!下次選自己原來層級的比較好選。

平階的位子,當然要爭取連任或再出發囉,不選白不選嘛,早一點衝才知道自己實力還有多少。

高階也有被勸去低階的,因為上面太拼了,下面比較穩,先選個不太會有狀況的。

說實在,真選得到的人,或真要選的人,是煽不動的。他們有他們的計劃,會照自己的節奏走。被煽一煽跑出來的,搞笑成份通常佔了七成。不是說政治圈不能搞笑,而是這搞笑的成本很高,會產生一些倫理問題。

「業者」們之所以會在旁點火,除了少數是吃飽太閒,無聊去戳你兩下,絕大多數都是想從選舉中撈點好處。幕僚費用啦!插點人事啦,或者根本就是想包你整場選舉。選舉公關這個行業現在超不景氣,所以大家巴不得一個市長十個人搶囉!千客萬來嘛!

這些被「ㄋ一ㄠ」的政客也不是不懂,他們很多也打算出來騙一筆,先弄點「政治獻金」花花,如果有機會,再來玩真的。「擬參選人」才有理由去當糧草徵收人嘛,沒有個名目,怎麼叫企業吐錢出來。表面上,他們最後選掛了,還可以裝成被小人騙的受害者,但說穿了,他們一開始就算沒有騙錢的惡心,心裡頭也多半清楚,這種「報名參加」是可以領報名費,而不是只交報名費的。反正初選被刷掉,就不會噴出去後面的那些錢。那些錢才是真正開大條。

這整個結構,在倫理上是對的嗎?我認為其對錯與看事情的角度有關。本文一開始,我就用「選舉詐騙業」一詞,讓讀者認為這一整個流程就是道德負面的行為互動。但如果轉換成「專業規劃者」代換其原先用詞,那整個流程就會變得比較中性。如果是「熱誠的支持者」,狀況好像就變成正面一點了。

在這個例子中,「錢」並不是道德正面與負面的主要判準,因為上一段的三種描述都有金錢交易的成份在其中。你會發現某種表面上看不出來的「動機性因素」才是這整組行為之所以是對還是錯的關鍵。但我們通常沒有辦法真正確認他人的動機,在政治圈中,更是難上加難。

要跳進去嘛,你就只能順其自然,在整個流程中憑良心做好事,要只出嘴嘛,就是確定自己講話時心有善念,那就已經夠了。

我一堆政治圈的師父,後來都學佛去了。發正念救台灣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