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免不了開車,開車免不了塞車,塞車免不了火大,火大免不了罵人。罵前車、後車、左車、右車、自己車,也會罵政府、國家、以至於整個民族。開車罵人實在平常不過,許多心理學研究都指出,人只要一坐到駕駛位上,火大度就會上升,車子一出發,就會覺得整條路上的人都是白痴。
許多「駕駛」因此罵得不亦樂乎,但許多「乘客」卻不太認同這種行為,特別是不會開車的「乘客」,認為這種行為沒口德、造口業又危險。
到底開車時罵人對嗎?在倫理學中會什麼評價這種行為?各家各派當然有所不同,以下我就假設自己是這些「家」,來推敲一下。
先看古典義務論,他們認為人應該遵循一些美好的行為模式,不論在什麼場合與時空都應切實履行同一套規則,在評價好壞上通常也不看目的與結果,一切依理性而行。
「罵人」顯然不是多理性的行動,但還是可能成為理性的行動:不然你塞在車上也蠻無聊的,罵一罵可集中精神。我們不能直接說罵人這個行動就是錯的或非理性的,還需要大量其他的輔助參考指標(像開車罵人和攔對方下來罵就顯然不同)。因此,雖然古典義務論大概不會認同開車時罵人的說法,但他們的理論本身對此或許也未能盡道德的全貌。
改良版的義務論認為人應該作一些優先的、重大的道德行為。開車時罵人是沒啥營養,有時罵的太激動,也會有其危險,看起來這種比較型的義務論也不會支持開車罵人的行為。但他們也認為重大的道德行為可能包括了「正義」、「慈善」、「自我改善」,與「不傷害他人」等等「道德義務性質」,而「開車罵人」的行為有時就會包括這些性質:覺得他人開車「不正義」而罵,為了對方好而罵(慈善),為了提升自己的開車技術與安全而罵(自我改善),還有罵一罵也不會真的傷到人(不傷害他人)。雖然包括這些性質,也不見得會是對的行為,但很有可能「是」對的行為。因此改良版的義務論可能會認為在自己車上罵罵,會是對的哦。
動機主義者會認為善事來自於善的發心,只要不是來自惡念的行為,在某種程度上都應予肯定。多數人開車罵人,也不是希望對方去死(雖然有時候會小期待他們在下一個路口飛出去,或至少被警察攔到),而是希望對方好好開,開車的技術和知識都要純熟一點。這通常是種「佛陀之火」,佛心的很咧,怎麼會壞呢。
結果論認為事的好壞要看結果,其中利己主義者認為結果要有利自己,利他主義者認為結果要利整體社會。開車罵人嘛,說實在是很難造成什麼具體結果,但如果罵一罵,心理爽了,可以接受眼前的路況了,那至少也對自己有利,算是小利己。對利他主義者來說嘛,如果全世界都是在自己車上罵一罵,也沒去和人家追車、逼車,停車下車就沒事了,那其實也是一種化解社會戾氣的作法,就利益眾生的角度來說,也是好的。
德行論者講究「培養好的習慣」,好習慣就是德行,而開車罵人很容易被認為沒口德。古典德行論的時代沒有車,但他們應該有馬車。當時的重要德行是智慧、正義、勇氣與節制,這四種好習慣應該主宰人的生活。當代德行論也看重正義、勇氣,另外看重誠實。我只能說這些德行的解釋空間都很大,因此開車罵人可以是符合這些德行的,也可能是違反,一切都要看當場的狀況。但是如果沒有造成直接的壞影響,並且能替當事人解決一部份問題,就德行論者的角度來說,「開車罵人」其實應該不會是個壞習慣,如果罵得很好笑,說不定還算是個好習慣。
你不難發現,多數倫理學流派應該都會主張「要看實際的狀況」。說真的,大概只有一些非常極端的宗教倫理學,會認為開車罵人是「絕對的不好」,沒有例外,但這些倫理學派本身的缺陷又比前面提到的那些流派嚴重多了,其問題說不定比開車罵人還來得嚴重。
那跳離高來高去的學術角度,對一般人來說呢?真正知道實際狀況的,往往只有開車的那個人,頂多加上會開車的人,其他人很難指出事情的道德全貌。但他可能會影響到我的生命安全呀!
我的建議是,當你下次聽到開車的人開罵時,先別直接把他的人品和判斷力劃上叉叉(也別直接打勾、按讚就是),他可能是「髒話脫口過,佛祖心中坐」,也可能真的人品不太好。你可以判斷他的開罵是否有影響到他的正常操作車輛流程,是否有影響到他的駕駛能效。如果都沒什麼差,甚至還提升了,那聽他罵罵就算了。如果反而更危險,那就應該想辦法提醒或制止。
至於駕駛本人咧?可不可以罵?我的建議是:在安全不違規的狀況下,直接給他勦下去了啊!不脫口罵也是在心中幹,會內傷耶!開車會被別的車主幹,又會被自己乘客幹,意見一堆,就我不能有意見喔!有話就罵,罵完就算了,啊罵完還是覺得無法算了,那...........就回家重播行車記錄器,再罵一次吧。